当前位置:首页
> 环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媒体关注

“学习强国”江西学习平台:新春走基层|为了一方青绿

时间:2024-02-27 10:23

来源:“学习强国”江西学习平台  2024年2月26日  作者:齐菲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新时代地质工作者不仅为国找矿,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勇立新功。近日,记者跟随江西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走进多个矿山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现场,探访他们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担当作为。

让废弃矿山变秀美青山

分宜县铁矿丰富。记者跟随地质队员来到该县湖泽镇闹洲村铁坑自然村,虽是冬日,但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凤凰山铁矿遗址附近青山如黛、碧水似玉,如果没有路旁的铁矿遗址文保单位标志和当地人的介绍,一眼望去很难知晓此处曾是铁矿开采重地。

分宜县安上硫铁矿废弃矿山治理修复项目完成前后对比图

江西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地质勘查研究院副院长边辑站在一处草木葱茏的山头,拿出一张2019年的照片向记者展示,只见照片上的山体大面积裸露边坡和危岩,坡面表土已基本流失,植被稀疏。他说:“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照片上的地点,这就是我们通过专业技术手段,顺利完成的分宜县安上硫铁矿废弃矿山治理修复项目。”

记者环顾四周地形,山体形状一致,最大的区别就是昔日裸露的山体披上了青翠的“新衣”,虽是冬日,山路两旁都是比人高的冬茅草,生气十足。据悉,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从2019年4月开始承担该矿山修复项目,为有效消除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根据该矿山的地质环境现状及区位条件,对于边坡区域采用了“坡面修整+高次团粒喷播+养护灌溉+监测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对于原矿区道路区域采用“覆土平整+植草植树+排水工程+养护灌溉+监测工程”的治理措施,经过两年的治理,逐步重建了该矿山生态环境系统,于2021年6月顺利通过分宜县自然资源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据了解,要顺利完成一个矿山修复项目,并不容易,因为一处矿山生态的破坏往往是数年粗放开采的结果,各个废弃矿山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形地貌破坏、地下水污染、采空塌陷、滑坡等问题,每个矿山的独特地理区位与地质构造又决定了修复需要因地制宜,治理修复难度大、时间长,有的矿山修复因施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甚至可能修复投入高于采矿的收益。

边辑说:“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最难的是这座矿山土质不好,前期我们根据当地植被调研情况种植的马尾松、红叶石楠等都没有成活,经过反复调查,才发现原因是土壤偏酸性,我们立即改变方案,先为山体普遍撒上生石灰以中和酸性土壤,再往土壤中添加农家肥,最后经过反复观察调研,发现该山体附近有许多冬茅草长势良好,于是决定试种冬茅草,果然种植成功,最终达到了修复的预期效果。”看似简单的一段话,实则需要地质队员们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并付出大量的实践探索。

重金属污染治理显身手

在分宜县杨桥镇文江村废弃金矿历史遗留污染源整治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地质工作者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矿山拦渣坝和填埋场的建设。

分宜县杨桥镇文江村废弃金矿历史遗留污染源整治项目现场

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生态环境研究院总工程师吴强告诉记者:“这个项目从2023年10月开始,预计工期一年。我们主要通过管控填埋场建设、废水处理、渗滤液处理、生态恢复、环境监测等手段对分宜县杨桥镇文江村因矿山开采历史遗留的26.43万立方米固废进行安全管控,项目顺利完成后将有效阻断矿山重金属迁移转化途径,解决重金属废渣环境污染问题,保护下游人居生产生活安全。”

据悉,金属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流失的重金属进入土壤环境后,扩散迁移缓慢、且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往往在周边土壤环境不断积累,直接危害附近居民的健康,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因此,此类矿山遗留污染源整治项目是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项目,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能力才能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吴强介绍,该项目内的2号拦渣坝建设过程中发现有一处临空面地基承载力不符合要求,在雨季极容易引发安全问题,项目部立即紧急召开设计变更会议,商定2号拦渣坝地基的优化处理方案,因为天气预报近日将有降雨,在优化处理方案确定后项目部立即组织人手连夜赶工,及时在降雨来临之前完成了地基改善工程,保证了整个项目的安全稳定和顺利推进。

因为降雨天气会严重影响项目进度,只要天气晴好的时期,吴强都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坚守施工一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有时整月都不能回家,但他总是说:“这个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有重要作用,我们辛苦一些没关系,只要能早日实现项目效果就好。”

这样的工作实践只是该大队服务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该队结合所在地区矿山开采项目较多的情况,积极发扬专业优势,探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等服务项目,通过系统、科学的措施将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最终实现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不但实现了单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更有效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矿业转型升级。

争做地质灾害防治的先锋队

“太感谢你们了,经过你们的整治,我们的房屋环境更安全,居住环境也变干净多了!”这是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负责的仙女湖风景名胜区仰天岗办事处港背村石灰窑前组滑坡治理工程完成后,当地村民给项目部送锦旗时说的话。

近年来,仙女湖风景名胜区仰天岗办事处发生了数次山体滑坡,2021年1月,该村一处距离居民房屋仅有6米的山体发生大面积滑塌,严重威胁到附近34名居民的人身安全。

仙女湖风景名胜区仰天岗办事处港背村石灰窑前组滑坡治理工程项目完成前后对比图

接到险情通知后,该大队立即抽调专业团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助,项目团队通过快速的专业评判后及时实施了“削坡减载+挡土墙+截排水沟+坡面绿化”的综合治理,2023年12月,该地灾防治项目已顺利通过省地质局和新余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有效控制了此处长期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威胁居民安全的山体下方已经修筑了高高的挡土墙,山体上方种植了成片的草坪,居民房屋与山体之间的空地也浇筑了整洁的水泥地面,整个区域比治理前焕然一新。

江西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工作人员在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工作

据了解,每逢汛期,在新余、吉安和宜春等地常能见到江西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地灾防治研究院党员突击队忙碌的身影,只要一有险情通知,他们就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助,24小时轮流奋战在防汛一线。仅2023年,该大队作为新余市、宜丰县、万安县、分宜县、万载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就协助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及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共62次,调查地质灾害隐患点、灾害点、切坡风险点共322处,并常态化深入社区、学校、乡村开展地灾防治宣传培训。因为发挥共产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成效明显,该大队地灾防治研究院党支部也获评省直机关第一批“四强”党支部、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采访结束时,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队长万义有告诉记者:“我们地质工作者对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有天然的专业优势,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进一步实践探寻绿色地矿新领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地质力量。”